政府断网频率与经济损失分析
- jiayiyan
- 8月1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2024 年,全球 28 个国家一共发生了 167 次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封锁。将近 9 万个小时的断网,让 6.48 亿人受到影响,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76.9 亿美元。
一句话总结:政府掐断网路的代价,越来越沉重。

断网带来了什么?
全球损失:76.9 亿美元,比 2023 年少了一点,但依旧是天文数字。
史上最长的断网总时长:88,788 小时,比前一年又多了 12%。
彻底“拔网线”的全网封锁:49,101 小时
只封社交媒体:39,687 小时
谁受害最深?
巴基斯坦:162 亿美元
缅甸:158 亿美元
苏丹:112 亿美元
谁最爱断网?
伊拉克连续两年断网最多(61 次),原因居然是——考试。
最惨烈的长时间封锁:缅甸和阿塞拜疆,都超过 8,784 小时。
被盯上的平台:
X(原 Twitter):20,322 小时
TikTok:8,115 小时
Signal:2,880 小时
有意思的是,X 依旧是政府的“头号公敌”。而 TikTok 也在越来越多国家成为打压目标。
为什么要算“断网的经济账”?
很多人觉得断网只是“不方便”,但这背后其实是巨大的经济自残。
企业停工、物流停摆、支付中断,都是白花花的损失。
普通人没法工作、没法联系亲友,甚至拿不到关键信息。
一些用户只能去下载 不安全的 VPN 硬闯封锁,结果反而更容易被监控或泄露隐私。
所以我们每年都会追踪这些数据,用数字告诉大家:断网不是权力的胜利,而是全民的损失。
2024 年断网的主要原因
冲突和战争:235 亿美元损失,典型案例是缅甸和苏丹。
信息管控:155 亿美元。
选举期间:148 亿美元。
抗议活动:143 亿美元。
考试:4.06 亿美元。
看出来了吗?
冲突断网:次数少,但时间超长,杀伤力最大。
考试断网:次数最多,但一般只断几个小时,却照样让全球损失了几亿美元。
政府是怎么断网的?
其实手段五花八门:
最粗暴的:直接关掉全国的网络骨干线路(俗称“拔网线”)。
更精准的:篡改 BGP 路由,让特定地区或人群“消失在网络上”。
常见招数:IP 封锁、DNS 污染,让你打不开特定网站。
高级玩法:深度包检测(DPI),精准识别并封杀视频、语音,甚至是 VPN。
还有“协议封锁”,直接掐掉某些通信端口,比如邮件、即时消息。
人们如何应对?
断网并不是完全无解,人们总能找到一些办法:
VPN:提前准备好的靠谱 VPN,能绕过大多数社交媒体封锁。
Tor:匿名性最强,适合高压环境。
Signal:在 WhatsApp 和 Messenger 被封时,是更安全的替代。
蓝牙 Mesh 网络:比如 Bridgefy、FireChat,可以在完全断网时搞“点对点通信”。
国际漫游 SIM 卡:换国外运营商的信号继续上网。
Sneakernet:最“原始”的办法,把资料存在 U 盘上,用人带出去。
历年对比:断网的代价在走高
2019 年:80.7 亿美元
2020 年:40.1 亿美元
2021 年:56.2 亿美元
2022 年:246.1 亿美元(历史最高,主要因为俄罗斯)
2023 年:91.3 亿美元
2024 年:76.9 亿美元
虽然 2024 年的损失比上一年少了一点,但别忘了——断网时长是史上最长。
结尾:断网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
断网本来是政府手里的“紧急按钮”,但现在越来越像一种常态化的控制工具。无论是为了掩盖冲突、压制抗议,还是防止考试作弊,最后买单的都是普通人。
数字已经说明一切:每一次断网,都是社会和经济的双重自残。
所以,我们才要不断去记录、去曝光。只有全世界都盯着看,这种“数字暴力”才会少一点。



留言